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,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一群特殊的建设者——他们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,如今换上工装筑路架桥。从军营到工地,他们将军人的钢铁意志注入工程建设,用忠诚与担当续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。今天,让我们走近三位退役军人代表,感受那永不褪变的军人本色。
项目建设的“勤务兵”贾仕来
从西藏边防战士到项目党支部书记,贾仕来用28年时间诠释了“退伍不褪色”的军人本色。
“支部就是战斗堡垒,党员就是先锋旗帜。”作为项目党支部书记,贾仕来坚持“党建引领生产”理念,精准服务项目建设。在广西贺州项目,他带领党员突击队创新工作方法,高效化解征拆难题,历经半年时间完成项目全部红线用地1500余亩、房屋迁移69户、坟墓迁移237座,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;他注重项目人才队伍培养,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,项目累计试验检测师取证3人,中级会计师1人,交安C证13人,为公司发展储备人才。在山西平遥项目,他建立党员责任网格,全程盯控关键工序,严查现场隐患,开展人员安全生产培训186次,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演练10余次,组织编制《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汇编》等制度,筑牢项目安全防线;他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,常态化开展廉洁监督,规范项目管理,确保权力阳光运行。系列举措让党支部真正成为服务项目生产的示范窗口。从达渝高速到广西贺州№3标段,贾仕来参与建设的道路已超过300公里。每当看到车辆飞驰在自己参与修建的高速公路上,这位老兵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修路和当兵一样,都是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。”
工程一线的“尖刀兵”贾海龙
“当过兵的人,做事就要有当兵的样子。”这是项目生产副经理贾海龙始终坚守的信条。2005年从工程兵伪装团退伍,他将军人的过硬作风深深烙印在工程建设事业中。
在海口桂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,面对场地紧张、交通拥堵的难题,他精准协调交叉施工工序与物料出入,保障关键材料安全进场,强势推动生产高效运转;针对安全风险多情况,他严查现场隐患,累计参与月度安全检查26次,发现隐患120余处,督促整改率100%;针对海口多台风天气,他根据天气预警提前部署防护,切实做好项目职工生命财产和工程安全保护。他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高度责任感,成功化解工期压力与突发风险,保障了目标如期达成。在西昌高铁新城项目攻坚中,他同样展现了军人本色。面对净水厂项目周期长、场地受限及超危大深基坑挑战,他主动出击,强力推进设计院出全套细致施工图,并积极对接设备安装单位优化工艺细节,细化安全与技术交底,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安全进行。“军旅生涯教会我责任与担当,现在我要把这些用在为民修路上。”办公桌抽屉里那张泛黄的退伍证复印件,无声诉说着这位建设一线“排头兵”不变的初心与使命。
学习路上的“排头兵”宋亮
2010年退伍后,宋亮站在了人生新的起跑线上。与所有退伍军人一样,他面临着从军营到社会的转型挑战。面对仅有高中学历的知识短板,这位不服输的退伍兵没有退缩,而是以军人特有的韧劲,开启了一段自我超越之旅。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,以极高的自律性和执行力投入学习。历经艰辛,成功斩获了涵盖工程技术、质量管理、安全生产等核心业务板块的十余项专业资格证书,不仅丰富了个人专业技能,也为公司项目承接、资质体系完善和业务范围拓展提供了支撑。
宋亮不仅自身成为“考证达人”,更将学习习惯带到项目中,积极建立学习型团队,为公司发展培养人才。在重庆中子科学城建设项目及西香高速TJ8标项目,他主动将备考过程中积累的学习方法、学习资源和实战经验分享给项目同事,极大点燃了项目职工的学习热情,项目学习氛围日益浓厚。
在这个属于军人的节日里,让我们向所有奋战在建设一线的退伍军人们致敬!正是你们,让八一军徽在钢筋混凝土间熠熠生辉,让铁血军魂在新时代交通强国新征程上永续传承!